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北京語言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北京語言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shù)谋本┱Z言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wǎng)頁上的學姐微信。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院網(wǎng)站,及歷年考研分數(shù)線數(shù)據(jù)的匯總(學校網(wǎng)站一般不穩(wěn)定,或存留的分數(shù)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北京語言大學歷年考研分數(shù)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wǎng)站,如有錯誤,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fā)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xù)隨時更新網(wǎng)頁或發(fā)布調劑信息??佳信删W(wǎng)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lián)系方式>>。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寧一中
碩士生導師
寧一中
男,漢族,1957年出生于湖南洞口。湖南師大外語學院碩士(1988),北京大學英語系博士(1997),美國加州大學厄灣校區(qū)博士后(1997-1998),美國康乃爾大學SchoolofLiteraryCriticismandTheory學員(1998),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2003-2004)。現(xiàn)任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外語學院院長,中國英國文學學會會員,中國美國文學學會會員,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員,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英語教學》、《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與外語教學》等雜志編委,《外語語言文學研究》顧問委員會委員。曾在湖南師大外語學院任教多年,曾任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外語學院院長、湖南省翻譯協(xié)會副會長,入選“湖南省首批百名青年教師骨干”,并多次獲湖南師大青年教師課堂藝術一等獎、湖南師大青年教師教學優(yōu)秀獎及學校、省級科研獎多項。代表論文有:《作者:是死去還是活著?》,《論巴赫金的話語理論》,《吉母之為“爺”》,《論對話與〈吉母爺〉“榮譽”主題》,《論康拉德小說的喜劇性》,《康拉德對世界作家的影響》,《文化、比喻、比喻的翻譯》等;代表著作有:《狂歡化與康拉德的小說世界》(專著,英文),《后現(xiàn)代敘事理論》(譯著),《英美小說選讀》(主編)等;參編(寫)或審校各類著作或譯作多種。已完成省部級課題共4項,正在進行的省部級課題2項。主要研究方向:英美小說、當代西方文論、中西小說及小說理論比較。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吳平
吳平
男,浙江慈溪人,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09年),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美國富布賴特高級駐校學者(2012年)。
學術研究領域是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理論語言學方向?,F(xiàn)階段主要從事基于形式化分析的句法-語義接口問題研究。
代表性專著《句式語義的形式分析與計算》(2007年)榮獲教育部高??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09年)和第一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yōu)秀學術著作獎二等獎(2010年),已在CSSCI來源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已主持完成或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教育部各類項目3項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此外,近年來多次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結項成果、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申報,以及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申報的評審專家工作。
曾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先后在英國約克大學語言與語言科學系和計算機科學系兩系(2000年-2001年)、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灘校區(qū)語言學系(2004年-2005年)作訪問學者,并曾由教育部選派前往第35屆聯(lián)合國教科文大會(巴黎)做大會翻譯工作(2009年10月)。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王雅華
王雅華
女,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88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外文系,獲英美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2000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2006年至2007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2012年獲得國家公派高級研究學者留學基金,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英國牛津大學做高級研究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及講授研究生課程:英國戲劇、現(xiàn)當代英國小說及詩學、西方文學批評理論與實踐。出版了專著(英文):《走向虛無-----賽繆爾·貝克特小說的自我探索與形式實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不斷延伸的思想圖像:貝克特的美學思想與創(chuàng)作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13);在國家權威核心期刊發(fā)表過論文《大世界與小世界的對立:評塞繆爾·貝克特的長篇小說〈莫菲〉》,《從認知危機到語言表征危機:評塞繆爾·貝克特的長篇小說,〈瓦特〉》,《理性與非理性的對話:塞繆爾·貝克特〈莫洛伊〉之雙重文本解讀》,《作者之死與游戲的終結:塞繆爾·貝克特的〈馬洛納之死〉之后結構主義解讀》,《難以命名、異延、意義之迷團:塞繆爾·貝克特小說<難以命名者>之解構主義闡釋》,《超越女性話語,走向‘無我’境界:艾麗斯·默多克小說的美學追求,兼論〈在網(wǎng)下〉》,《理論小說極其對后現(xiàn)代詩學的影響》,《世界是‘我’的表象:解析貝克特〈徒勞無益〉中的寫實主義》,《“小說”的終結和“文本”的開始:》等;參與撰寫和編著文學、英語語言及教學方面書籍和教材5種;參與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組主要成員),獨立主持完成了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崔順姬
崔順姬
女,朝鮮族。文學博士,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韓國語詞匯學、語義學、韓中語言文化對比研究。1984年、1988年畢業(yè)于延邊大學朝鮮語言文學系,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學位;2005年在韓國仁菏大學校國語國文系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9月調入本校,從事韓國語教學與研究工作?,F(xiàn)任外國語學院韓語系主任、韓國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東方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高麗學會亞洲分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非通用語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韓國語教育研究會理事、國際韓國語教育學會會員、國際筆會韓國分會會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延邊分會會員。先后編寫出版《精選韓漢-漢韓詞典》(商務印書館)、《走遍韓國》系列教材(外研社,一套共12本,副主編)、《跟我說韓語》、《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大綱-朝鮮語》、《韓語交際口語》、《韓國語201句》、《脫口而出說韓語》,出版專著《韓國語詞匯教育研究》、散文集《共飲一杯愛情茶》。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詞匯研究與韓國語教育”,“韓國語固定詞組研究在教學中的運用”,“論中國的韓國語能力考試”,“韓中稱呼語的對比研究”,“韓中同素反序詞的對比分析”,“女性詞匯和女性的社會地位”等論文30多篇,多次參加在韓國、朝鮮、日本、英國舉行的學術研討會,完成韓國學術振興財團韓國學研究項目。曾獲得“首屆海外文學獎”,尹東柱文學獎,doraji文學獎,張洛柱文學獎。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郭鵬
一、?基本履歷
郭鵬,男,1969年8月生。
先后就讀于山西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大學,1997年7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先后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現(xiàn)名為北京語 言大學)漢語學院基礎系、漢語系、中國文化系從事教學工作,曾擔任過教研室主任等職。2004年9月,晉升為教授。曾受學校委派,任日本大阪外國語大學中 文系外國人教師(客員教授)。自2004年1月起,歷任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部副主任、常務副主任兼直屬黨支部書記。2008年3月至今,任北京語言大學漢 語學院院長。
二、授課情況
在留學生本科生教育方面,承擔過基礎漢語、新聞聽力、報刊閱讀、中國古代史、中國文化史等課程。在中國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方面,承擔過中國古代文學史、《滄浪詩話》研究、鐘嶸《詩品》研究等課程。
三、獲獎情況
2002年3月,獲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八屆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獎(教學類)。
四、專著與教材
1、《詩心與文道:北宋詩學的“以文為詩”問題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北京),2003年10月。
2、《蘇軾及蘇門詩人詩傳》,吉林人民出版社(長春),2003年2月。
3、《中國古代史》(對外漢語教學系列教材),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北京),2002年1月。
4、《中級漢語綜合表達》(外國語學原創(chuàng)教材系列),大阪外國語大學(日本),2002年3月。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方銘
方銘,
男,1964年12月出生于甘肅省環(huán)縣,甘肅省慶陽市人。1980年起,先后在蘭州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學習,文學博士。曾在中國政法大學工作,1994年起,任北京語言大學副教授、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屈原學會第五屆會長,法人代表,《中國楚辭學》主編。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天津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及文獻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人物經(jīng)歷
?學習經(jīng)歷
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蘭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先秦兩漢文學研究方向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先秦秦漢文學研究方向學習,獲文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jīng)歷
1987年9月——1991年8月,任中國政法大學教師,講師。主要從事中文及法律古籍之教學及整理工作。
1994年8月起,任北京語言學院副教授。先后從事對外漢語及中文系古代文學及文學理論教學工作。1999年起,任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中文系教授。
現(xiàn)任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文學與文獻方向博士生導師,中華文化研究所長,人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法人代表。中國詩經(jīng)學會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甘肅省易經(jīng)研究會顧問。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天津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河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與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江蘇南通大學客座教授,江蘇淮海工學院兼職教授。
曾在陜西師范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著作
出版書籍
1.《戰(zhàn)國文學史》,武漢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2.《期待與墜落:秦漢文人心態(tài)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3.《經(jīng)典與傳統(tǒng):先秦兩漢詩賦考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4.《秦漢吏治監(jiān)察舉劾知見錄》(上)、(下),韓國新星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學校科研資助項目書)
5.《人天眼目》,臺灣佛光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97年出版。(該書收入佛光山佛教經(jīng)典叢書)
6.《儒家經(jīng)典與中國文化》,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撰《周易與中國文化》一章。
7.《中國儒學文化大觀》,主編之一(第一主編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湯一介先生),撰稿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該書為國家八五、九五重點圖書項目。
8.《中華文學發(fā)展史》,長江文藝出版社(武漢)2003年12月出版,編委,先秦文學史撰稿人。
9.《先秦兩漢文學論集》,合著,學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出版。
10.《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該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2006年北京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11.《現(xiàn)當代學人年譜與著述編年》,合著,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年4月出版。
12.《詩騷分類選講》主編之一,“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高教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13.《戰(zhàn)國文學史論》,商務印書館,2008年12月出版。
14.《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主編,長春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15.《儒學與21世紀文化建設》,主編,學苑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主要論文
1.《論管子的儒家思想》,《武漢鋼鐵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
2.《揚雄賦論》,《中國文學研究》(長沙)1991年1期。(人民日報海外版
3.《國學大師王利器》,《中華英才》1991年15期。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褚斌杰教授傳略》,《古典文學知識》1992年6期。
5.《王維詩的悲劇意識》,《唐都學刊》(西安)1993年2期。
6.《劇秦美新及揚雄與王莽的關系》,《中國文學研究》(長沙)1993年2期。
文摘)
7.《史記尊孔重儒論》,《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1994年1-2期。
8.《1992年先秦秦漢文學研究綜述》,《中國文學研究年鑒199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1994年出版。
9.《怎樣理解浪漫主義》,《學習》(北京)1994年3期。
10.《從莊子與屈原的審美理想看楚文化》,《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6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化研究》1996.3)。
11.《論宋玉賦及其歷史地位》,《中國文學研究》(北京)1996年2期。
12.《揚雄與劉勰》,《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7年3期。
13.《孔子與戰(zhàn)國文學的繁榮》,《中國學研究》第一輯,中國書籍出版社(北京)1997年9月出版。
14.《劉勰文心雕龍的詩經(jīng)觀》,《中國學研究》第二輯,中國書籍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5.《宋玉唐勒景差等"好辭而以賦見稱"辨》,《中華文化論叢》第一輯,中國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6.《屈原的行為模式極其現(xiàn)實意義》,《原道》第四輯,學林出版社(上海)1998年出版。
17.《黃帝四經(jīng)老子莊子差別論》,《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北京)1998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1998.8)
18.《自由精神與中國傳統(tǒng)人文思想》,《中國文化報》(北京)1998年10月32日《理論版》。
19.《當代學風的流弊及發(fā)揚漢學傳統(tǒng)的意義》,《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2期。
20.《國學與中國當代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2期,署名桐川(該文《光明日報》等報紙摘要轉載)。
21.《九辯招魂大招的作者與主題考論》,《中國文學研究》(長沙)1998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2)。
22.《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討論會綜述》,《文藝研究》(北京)1998年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化研究》1999.2)。
23.《中國傳統(tǒng)人文思想中的自由觀》,《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9年3期。
24.《五四運動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中國文化報(北京)1999.4.22(《新華文摘》1999年8期)。
25.《關于〈文心雕龍〉的幾個問題》,《中華文化論叢》第二輯,商務印書館(北京)1999年出版。
26.《屈原作品敘述方式芻議》,汕頭大學學報(哲社)(廣東)1999年1期。
27.《關于屈原愛國主義的正義性問題》,《屈原研究論集》,湖北美術出版社1999年出版。
28.《詩序與詩經(jīng)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的建立》,《第四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學苑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29.《20世紀新楚辭學建立的過程考察》,《淮陰師范學院學報》(江蘇)2000年4期。
30.《出土文獻與孔子盡善盡美的審美思想》,《文學前沿》第2期,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31.《出土文獻與孔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學術地位的重新確認》,《文藝研究》(北京)2000年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4期轉載)
32.《文人愛奇心態(tài)與戰(zhàn)國政治及文化的關系》,《語言與文化論叢》第二輯,華語教學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33.《中國與世界文化的互動》,《中國文化報》(北京)2000年1月1日《理論版》。
34.《孔子盡善盡美的審美理想新論》,《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
35.《與日月齊光的楚辭研究》,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12月20日《學術家園》。
36.《2000年國際楚辭學討論會綜述》,文藝研究(北京)2001年1期。
37.《唐虞之道與孔子的大同理想》,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4月24日《學術家園》。
38.《古代文學存在的價值與研究意義》,社會科學戰(zhàn)線(長春)2001年6期。
39.《從出土文獻詩與志的關系看文學的價值》,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1年4期。
重點論文
40.《從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看中西價值觀的一致性》,張豈之等主編《經(jīng)濟全球化與中華文化的走向》,香港東方紅書社2001年出版。
41.《儒學與中國文學》,《中國儒學文化大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42.《游國恩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1期。
43.《文學史與文學歷史的復原---關于文學史寫作原則及評價體系的思考》,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1期。
44.《〈孔子詩論〉與孔子的文學目的論的再認識》,文藝研究(北京)2002年2期(新華文摘2002年7月)。
45.《論學術規(guī)范的開放性與古代文學研究的多元化和規(guī)范化》,職大學報(內蒙古)2002年3期。
46.《詩志與詩經(jīng)及古代文學的價值》,詩經(jīng)研究叢刊第三輯,學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
47.《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豐富性探討》,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4期。
48.《孔子詩論與先秦詩學》,人民政協(xié)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2年1月20日。
49.《文學史寫作原則及評價體系——論還原文學歷史對于文學史的重要性》,人民政協(xié)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2年7月23日。
50.《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豐富性探討—以屈原為中心的考察》,中國楚辭學第一輯,學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出版。
51.《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談學術的尊嚴與當前學者的責任》,人民政協(xié)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2年9月17日。
52.《從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研究生的文獻素養(yǎng)到維護學位制度的公正性與公平性》,社會科學評論(西安)2003年1期。
53.《劣質遺著:我們遭遇另一種學術腐敗》,中國教育報(北京)讀書周刊2003年3月20日。
54.《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國青年報(北京)2003年5月29日第四版。
55.《楚國地域文化流變的全景透視》,人民政協(xié)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3年6月24日。
56.《林庚先生著作系年》,(合著)《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4期。
57.《郭店楚簡唐虞之道中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4期。
58.《重視文化發(fā)展中的地域特性》,《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3年4期。
59.《愛奇心態(tài)與戰(zhàn)國政治及文化的關系》,職大學報(包頭)2004年1期。60.《吳林伯先生與文心雕龍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4年2期。
61.《吳林伯先生與文心雕龍義疏》,中國教育報(北京)讀書周刊·人文閱讀,2004年5月20日。
62.《人格自覺與文化自覺—兼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君子人格的現(xiàn)代價值》,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南京),2004年1期。
63.《從郭店楚簡〈唐虞之道〉看大同為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先秦兩漢文學論集》,學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
64.《賦的內涵和外延》,光明日報(北京)2004年8月28日文學遺產(chǎn)。
65.《屈原的放流問題》,光明日報(北京)2004年11月24日文學遺產(chǎn)。
66.《關于漢賦研究的幾個問題》,北方論叢(哈爾濱)2005年1期。
67.《先秦文學的學科內涵》,江海學刊(南京)2005年1期。
68.《現(xiàn)代性立場:從中西文學觀念的發(fā)展看中國古代文學的現(xiàn)代價值》,《文學理論前沿》第二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70.《滑稽家及東方朔與屈原》,湖南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71.《儒家迂遠而闊于事情辨》,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72.《楚辭文本研究對楚辭研究的重要性》,滄州師范??茖W院學報2005年1期。
73.《從史記研究到史記學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5年1期。
74.《林庚先生的生平和著作》,(合著)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詩歌研究中心編《化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
75.《林庚先生著作系年稿》(合著,增訂本),見《林庚詩文集》第9卷,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年2月。
76.《戰(zhàn)國巨變與歐洲浪漫主義的現(xiàn)象關聯(lián)》,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2期。
77.《游國恩先生的楚辭學研究》,《中國楚辭學》第七輯,學苑出版社(北京)2005年7月出版。
78.《賦者古詩之流:詩經(jīng)傳統(tǒng)與漢賦的諷諫問題》,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79.《比較文學視野下的日本的楚辭研究史——評徐志嘯〈日本楚辭研究論綱〉》,人民政協(xié)報(北京),2005年8月8日,文化周刊·學術家園
80.《屈原:中國詩歌史上偉大的詩人》,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3期。
81.《以理性精神重新審視先秦文化的發(fā)展軌跡》,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5期。
82.《在廣闊的學術維度中尋找司馬遷》,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6期。
83.《立足于比較文學立場的日本楚辭學史研究》,湛江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5年5期。
84.《人格自覺與文化自覺》,見《文化自覺與社會發(fā)展---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論文集》,香港商務印書館2005年3月出版。
85.《關于文心雕龍研究的幾個問題》,文心雕龍學刊第六輯,學苑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86.《在廣闊的學術維度中尋找司馬遷---評張強〈司馬遷學術思想探源〉》,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1月9日學術家園總第252期。
87.《〈孔子詩論〉第一簡“隱”字及與〈詩序〉的聯(lián)系》,湖北大學學報2006年1期。
88.《游國恩先生的楚辭研究及其學術史意義》,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1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5期。
89.《我眼中的孟二冬》,光明日報2006年1月14日綜合6版。該文收入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編《品格:北大教授孟二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90.《以理性精神重新審視先秦文化發(fā)展的軌跡——評程水金〈中國早期文化意識的嬗變〉第一卷、第二卷》,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2月27日學術家園總第254期。
91.《<孔子詩論>第一簡“隱”字解》,光明日報2006年2月24日文學遺產(chǎn)。
92.《儒學復興與西漢官僚的政治操守》,中國文化研究2006年1期。
93.《孔子詩論第一簡與詩序》,文藝研究2006年7期。
94.《學術研究與文化責任》,《屈鄉(xiāng)文化》2006年夏、秋合刊。
95.《懷念林庚先生》,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10月14日學術家園總第270期。該文又載《北京盟訊》2006年9月。
96.《戰(zhàn)國諸子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中國文化報2006年12月28日風雅中國·守望傳統(tǒng)。
97.《褚斌杰先生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光明日報2006年12月29日文學遺產(chǎn)。
98.《2005年的屈原研究與楚辭研究》,云夢學刊2007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6期)
99.《懷念恩師褚斌杰先生》,職大學報2007年1期。
100.《褚斌杰先生對中國古代文學的貢獻》,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1期。
101.《國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學術》,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2期。
102.《褚斌杰先生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國際言語文學會刊《國際言語文學》(韓國)第十五號,2007年6期。
103.《屈原與溆浦序》,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
104.《文心雕龍釋名序》,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又名《取精用宏〈文心〉津梁---評陳書良〈聽濤館文心雕龍釋名〉》,湖南商學院學報,2008年1期。
105《破解屈原溆浦之謎序》,東方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106.《宋玉研究的新高度——評劉剛教授〈宋玉辭賦考論〉》,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5期。
107.《從秦博士與秦始皇的沖突認識儒家的迂遠而闊于事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人文論叢》2005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108.《2006年的楚辭研究》,云夢學刊2007年6期。
109.《〈楚辭·九歌〉組成及主旨問題申論》,香港《新亞論叢》2007年卷,總第九期。
110.《孔子詩論第一章文意解》,《詩經(jīng)研究叢刊》第十四輯,學苑出版社,2008年1月。
111.《學術研究與學術責任—讀譚家炳先生〈屈學問題綜論〉》,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1期。
112.《吳林伯先生學行述聞》,人民政協(xié)報學術家園,2008年5月5日,總第305期。
113.《2007年楚辭研究述評》,云夢學刊,2008年5期。
114.《楚辭·九歌主旨發(fā)微》,深圳大學學報,2008年3期。
115.《走在路的中間》,中國文化研究,2008年3期。
116.《出土文獻與戰(zhàn)國文學研究的幾個問題》,日本中國出土資料學會會報2008-12-12
117.《訪日日記》,日本中國出土資料學會會報2008-12-12
118.《屈原及楚辭學研究綜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年鑒,2008年出版
119.《楚辭研究中的夜光珠——吳福助〈楚辭注譯〉評介》,臺灣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四十九卷,2008年7月出版。
120.《共同研究-近年的出土文獻和戰(zhàn)國文學(中文、日文)》,日本教育實踐研究紀要,第30卷,2008年5月出版。
121.《楚辭原物序》,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122.《古典新韻傳承華夏文明——大樹集序》,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123.《讀書賦》,《書摘》2008年12期。
124.《靈性詩性---詩性的中華文化序》,成都文藝,2008年5期。
125.《漢樂府研究史論序》,同心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126.《屈原天問解疑序》,學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127.《公羊三世學說與孔子的政治智慧》,中國文化研究,2009年4期。
128.《左傳具有現(xiàn)代敘事文學的文體特征》,《春秋左傳研究---2008年春秋左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書局、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129.《中國人為什么敬仰和推崇屈原》,北京日報,2009年6月1日。人大復印資料《馬克思主義文摘》2010年1期轉載。
130.《王元化的文心雕龍研究》,《文學理論前沿》,第六輯,200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131.《左傳的敘事方式與文體特征的再認識》,文藝研究,2009年2期。
其他編著
1.《大學語文》,主編,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2.《大學語文復習指導》,主編,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3.《東周列國(春秋卷)》及《東周列國(戰(zhàn)國卷)》,合著,署名桐川,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4.《白話東周列國志賞析》,合作編著,署名方免,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5.北大版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新標準漢語》,主編,該教材獲北京市2006年精品教材獎。
初級篇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初級篇第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中級篇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中級篇第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準高級篇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準高級篇第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該教材有泰德時代網(wǎng)絡版)
6.《四庫大辭典》,經(jīng)部副主編,撰稿人,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
7.《中國監(jiān)察大典》(思想卷)副主編,(法律卷)(人物卷)編委,撰稿人,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
8.《民國史大辭典》編委,撰稿人,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年9月。
9.《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辭典》編委,撰稿人,新華出版社1992年5月。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職官志》,撰稿人,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7月。
11.《中華監(jiān)察執(zhí)紀執(zhí)法大典》(四卷),副主編,撰稿人,方正出版社2002年出版。
12.《中華精神》,撰稿人,海洋出版社1991年9月。
13.《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研究論著提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詩經(jīng)研究概要》,《詩經(jīng)六論》,《詩三百篇探故》,《楚辭論文集》,《漢賦美學》。
14.《中華文化論叢》,第一輯,執(zhí)行編委,中國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5.《中華文化論叢》,第二輯,執(zhí)行主編,商務印書館(北京)1999年出版。
16.《中國楚辭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輯,主編,學苑出版社2002-2007年出版。
17.中外名作藝術鑒賞叢書《外國詩歌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評〈我們不善于告別〉》,《悠遠而深刻的象征--評〈清晨〉》,《期待幻覺——評〈茵納斯弗利島〉》、《輝煌的痛苦與嚎叫--〈爹爹〉的藝術特色》。
18.中外名作藝術鑒賞叢書《外國散文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情動于衷理發(fā)文現(xiàn)--評〈貝多芬百年祭〉》、《追求至善至美的心理旅程--評〈鼠籠〉》。
19.中外名作藝術鑒賞叢書《外國短篇小說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精密的構思冷峻的諷刺--評〈競選州長〉》。
20.中外名作藝術鑒賞叢書《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理性和感性的追求--評〈星星變奏曲〉》,《騷動的自我》,《溫柔而艱難的童話--評〈不是再見〉》。
21.《古代小說鑒賞辭典》,學苑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撰《楊銜之:洛水之神》,《窮怪錄:蕭總》,《志怪集:夏侯弘》,《宋懋澄:負情儂傳》,《王猷定:湯琵琶傳》,《馮夢龍:金老童傳》,《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七回》,《許仲琳:封神演義》,《無名氏:龍圖公案》,《李春芳:海公案》,《西周生:醒世姻緣傳》。
22.《中外名詩賞析大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撰《鹿柴》,《夜上受降城聞笛》,《題李凝幽居》,《望海潮(東南形勝)》,《雨鈴霖(韓蟬凄切)》,《書憤》,
23.《歷代哲理詩鑒賞辭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撰《雙調·蟬宮曲·嘆世》。
24.《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研究論著提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詩經(jīng)研究概要》,《詩經(jīng)六論》,《詩三百篇探故》,《楚辭論文集》,《漢賦美學》。
25.《小學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精解》(10篇),中華書局2000年8月出版。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杜道明
杜道明,男,1954年12月生于山東省鄆城縣,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藝學碩士點學科帶頭人。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員、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員、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員、中國屈原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文藝美學、古典文學和中國文化方面的研究。
?個人經(jīng)歷
1983年7月畢業(yè)于新疆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
1983年8月-1986年8月在新疆大學中文系任教。
1989年7月畢業(yè)于云南大學中文系,獲碩士學位。
1992年7月畢業(yè)于山東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
2000年晉升為教授,2003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人物講座
《中國文化精神》
?人物論著
1、個人專著:
《道家與解脫》,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
《通向和諧之路—中國古代的和諧文化與和諧美學》,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韓國新星出版社2003年版。
《盛世風韻-隋唐五代審美風尚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考論》,學苑出版社2003年版。
《歷代明君的用人之道》,紡織出版社2005年版。
2、合著: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講》(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中外散文詩鑒賞大觀》(古代卷)(合著)漓江出版社1992年版
《姜夔詩詞賞析集》(合著)巴蜀書社1995年版
《中國儒學文化大觀》(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論文:
劉勰論建安風骨新疆大學學報1985年2期
《略論孔子之“興”》-《孔子研究》1987年第3期。
莊子的體道三境界新疆大學學報1988年3期
劉勰不提陶淵明的原因試探思想戰(zhàn)線1989年3期
《文心雕龍·神思》質疑新疆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1期
論司空圖的情悟美學理論晉陽學刊1991年2期
“思無邪”探微學術論叢1991年4期
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精神東方叢刊1992年2期
孔子審美理想新探齊魯學刊1992年3期
論道家的審美理想東岳論叢1992年5期
沖破形而上學思維的怪圈思想戰(zhàn)線1992年6期
論禪宗的審美理想東方叢刊1993年1期
禪宗的審美趣味與封建社會后期審美風尚的演變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3年3期
禪宗審美的不二法門——頓悟中國文化研究1993年春之卷
新疆召開古典文學討論會文學遺產(chǎn)1984年1期
魂牽夢繞不了情古典文學知識1994年1期
儒道禪美學思想異同論中國文化研究1994年秋之卷
生平不羨麒麟閣,愿作春蠶永吐絲古典文學知識1995年5期
道家的審美直覺論東方審美文化研究第一輯
別開生面的金元審美風尚《華夏民族審美精神鳥瞰》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上下級之間現(xiàn)代交際1995年11期
“鄭聲淫”臆說中國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
辭約意豐狀三峽古典文學知識1996年5期
中國古代樂論對審美境界的探求東方審美文化研究第二輯
有關“中庸”的幾個問題中國文化研究1998年春之卷
“思無邪”辨正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夏之卷
“頓悟”說與中晚唐美學嬗變199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道家“虛靜”說及其美學意義中國文化研究春之卷
金元時期雅俗文化的合流與雅俗共賞的審美趨勢中華文化論叢1999年12月
別具一格的金元文化與審美趣味新疆大學學報2000年2期
金元時期反傳統(tǒng)的審美價值取向文史哲2000年3期
論屈原悲劇的必然性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秋之卷
論盛唐文人對真態(tài)真情之美的追求新疆大學學報2001年4期
殷人尚白考論東方叢刊2001年4期
論商代“拔爾而怒”的審美風尚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冬之卷
論商代“人神以和”的審美風尚美學2002年1期
論華夏審美精神的民族特色《全球化語境與民族文化、文學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從“物中之道”到“味外之旨”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冬之卷
漢英交際語差異的文化探源(論文集)新疆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禪宗的頓悟說與中國古代審美文化嬗變文藝研究2005年9期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韓經(jīng)太
韓經(jīng)太,男,1951年3月生,原籍甘肅省定西縣。“文革”中,先停課,1968年起插隊于甘肅省酒泉地區(qū),1972年抽調進甘肅省糧食機械廠作車工。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考入西北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習,1981年畢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1981年考入吉林大學中文系讀研究生,1984年畢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1984年分配到北京語言大學,任教至今。曾任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國際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家,《中國文化研究》雜志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老舍研究會秘書長。
?個人履歷
韓經(jīng)太,男,文學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首都國際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家,《中國文化研究》雜志主編,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古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老舍研究會副會長。講有《中國詩學思想與中國詩歌藝術》等課程。
?人物生平
主要從事中國古典詩學、中國古代詩詞、中國古代思想史等人文科學研究。
?成就及榮譽
1991年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光榮稱號。199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等級。
?研究生培養(yǎng)
1997年開始正式招收中外碩士研究生,包括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專門史專業(yè)。2004年招收中外博士研究生,專業(yè)為中國古代文學。
?獲獎情況
1、《宋代詩歌史論》,1999年,獲國家社科基金規(guī)劃項目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2、《徜徉兩端:華夏審美風尚史(宋代卷)》,2000年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代表論著
專著:
《中國詩學與傳統(tǒng)文化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心靈現(xiàn)實的藝術透視----中國文人心態(tài)與古典詩歌藝術》,現(xiàn)代出版社,1991年。
《宋代詩歌史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中華書局,1997年。
《徜徉兩端華夏審美風尚史(宋代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詩學美論與詩詞美境》,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年。
《清淡美論辨析》,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論文:
《中國古典詩學新探四題》,《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
《論中國古典詩歌的悲劇性美》,《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第1期。
《論中國詩學的平淡美理想》,《中國社會科學》,1991年第3期。
《論宋詩諧趣》,《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
《定位在自信式文化建構的基點》,《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
《宋詞與宋世風流》,《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6期。
《儒家“風骨”的清虛化》,《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
《傳統(tǒng)“詩史”說的闡釋意向》,《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
《“清”美文化原論》,《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中國新文學發(fā)展中的老舍》,《文學評論》,1987年第1期。
《文學遺產(chǎn)的接受與開放性自律》,《文學評論》,1990年第3期。
《詩歌史:關注方式的轉換與審美心理的調整》,《文學評論》,1993年第5期。
《宋詞:對峙中的整合與遞傳中的偏取》,《文學評論》,1996年第5期。
《也論中國古典詩學的“意象”與“意境”說》,《文學評論》,2003年第2期。
《清真白石詞的異同與兩宋詞風的遞變》,《文學遺產(chǎn)》,1986年第3期。
《從抒情主體的心態(tài)模式看古典詩歌的美學特質》,《文學遺產(chǎn)》,1987年第6期。
《主體參與和學術獨立??古典文學研究的現(xiàn)代化課題》,《文學遺產(chǎn)》,1988年第4期。
《古代文論研究應有多維視野》,《文學遺產(chǎn)》,1989年第4期。
《韻味與詩美》,《文學遺產(chǎn)》,1991年第3期。
《評<明代文學批評史>》,《文學遺產(chǎn)》,1993年第1期。
《宋詩與宋學》,《文學遺產(chǎn)》,1993年第4期。
《不大通,何以得大有》,《文學遺產(chǎn)》,1993年第5期。
《詞體:兩大聲律系統(tǒng)的復合》,《文學遺產(chǎn)》,1994年第5期。
《清淡詩心的精神狀態(tài)分析》,《文學遺產(chǎn)》,1995年第4期。
《詩本位與廣視野的交融》,《文學遺產(chǎn)》,1995年第5期。
《論唐人山水詩美的演生嬗變》,《文學遺產(chǎn)》,1998年第4期。
《學術現(xiàn)代化的開放性特質》,《文學遺產(chǎn)》,1998年第5期。
《唐宋詞學的自覺與樂府傳統(tǒng)的新變》,《文學遺產(chǎn)》,2001年第6期。
?科研項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清”美文化與中國古典文學思想》,個人項目,2001??2005;
2、北京語言大學“十五”規(guī)劃項目《文化詩學研究》,項目負責人,2001??2005;
3、北京市教委共建項目《首善之區(qū)建設與留學生博雅教育研究》,項目負責人,2007—2009;
4、北京市教委共建項目《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項目負責人,2008-2010;
5、北京市教委共建項目《中國道德文化的傳統(tǒng)理念與現(xiàn)代踐行》,項目負責人,2009-2011;
6、北京市社科規(guī)劃辦重點項目《中國審美文化焦點問題研究》,項目負責人,2009-2011;
7、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宋代詩學精神的理學文化觀照研究》,項目負責人,2010-2012。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段江麗
段江麗,女,漢族,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研究》副主編,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兼任北京曹學會會刊《曹雪芹研究》副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小說、小說理論、性別文化、日本漢學等。主講課程包括:本科生——中國古代文學史、性別文化研究等;碩士生——小說理論、明清小說研究等;博士生——明清小說專題研究、中國古代小說序跋及評點研究等。讀博期間獲北京大學2000年度研究生“學術十杰”稱號及北京大學人文學部首屆研究生“五四”論壇優(yōu)秀論文獎。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文化研究》《紅樓夢學刊》《明清小說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日本)等刊物發(fā)表論文70余篇;專著有《奇人奇書——〈徐霞客游記〉》(2002)、《〈醒世姻緣傳〉研究》(2002)、《禮法與人情——明清家庭小說的家庭主題研究》(2006);合著有《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論辯》(2006)、《話說〈紅樓夢〉中人》(2006)。2006年12月在北京電視臺“名師講壇”欄目主講“賈府的太太和姨娘”,2014年4月在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主講“紅樓人物家庭角色解讀”。完成校級及省部級課題4項,目前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日本學人所撰‘中國文學史’研究(1882-2002)”。
?學術專著
1、《奇人奇書——〈徐霞客游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醒世姻緣傳〉研究》,岳麓書社,2003
3、《禮法與人情:明清家庭小說的家庭主題研究》,中華書局,2006
4、《二十世紀學術論辯史·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史》(合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
5、《話說〈紅樓夢〉中人》(合著),崇文書局,2006
?學術論文
1、《〈竇娥冤〉的悲劇意識》,《湖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2(7)(研究生論文專輯)
2、《中國古典小說理論中的藝術虛構論》,《理論與創(chuàng)作》,1993(2)
3、《論悲劇精神》,《中國文學研究》,1993(3)
4、《重新審視〈長生殿〉的愛情悲劇》,《湖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3(3)
5、《論中國古典悲劇的鑒別標準》,《中國文學研究》,1994(1)
6、《吳敬梓與〈儒林外史〉》,中華大文庫之《儒林外史》(英漢對照)“前言”,湖南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1999
7、《賈寶玉性格的心理學闡釋》,《紅樓夢學刊》,1999(2)
8、《理學與〈三言〉〈二拍〉中的道德說教》,《湖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9(3)
9、《亂世悲歌——〈楊思溫燕山逢故人〉的思想內涵和敘事藝術》,《名作欣賞》,1999(4)
10、《論蒲松齡的儒家人格》,《蒲松齡研究》,1999(1)
11、《論陳眉公之“隱逸”》,《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4)
12、《〈紅樓夢〉對“愛的起源”的探索》,《理論與創(chuàng)作》,1999(4)
13、《從“愛的本性”論寶黛愛情》,《紅樓夢學刊》,2000(1)
14、《虐待狂:薛素姐形象的心理學分析》,《明清小說研究》,2000(3)
15、《論〈水滸傳〉的敘事視角》,《湖南師大學報》(哲社版),2001(3)
16、《女正位乎內:賈母王熙鳳在賈府中的地位》,《紅樓夢學刊》,2002(2)
17、《善書與明清小說中的果報觀》,《明清小說研究》,2002(1)
18、《“除夕雷雨”與“內官”:〈醒世姻緣傳〉成書年代補證》,《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1),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19、《男權的失落:從〈醒世姻緣傳〉看明清小說中的“女尊男卑”現(xiàn)象》,《浙江社會科學》,2002(6)
20、《緣法·情欲·情分:〈醒世姻緣傳〉中的“婚姻本相”》,《浙江學刊》,2002(1)。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21、《論王希廉〈紅樓夢〉“評語”中的小說學思想》,《紅樓夢學刊》,2004(1)
22、《對“自傳說”的質疑和批評:1919-1949“邊緣紅學”研究之一》,《紅樓夢學刊》,2004(3)
23、《〈金瓶梅〉之前的“家庭小說”傳統(tǒng)》,《溫州師院學報》(哲社版),2004(4)
24、《學術·政治·人性:〈紅學:1954〉讀后》,《博覽群書》,2004(1)
25、《〈姑妄言〉:“合成性家庭小說”》,《劍河風》(英國劍橋大學),2004(2)
26、《〈紅樓夢〉版本及相關問題研究述評》,《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2004(3)
27、《小說批評派的種種主題說:1949年之前“紅學”研究之二》,《紅樓夢學刊》,2005(5)
28、《從明清小說看傳統(tǒng)家庭生活的階層性特征》,《中國文化研究》,2005(3)
29、《文化視野下的〈紅樓夢〉》,《中國圖書評論》,2005(11)
30、《1949年之后紅樓夢主題研究述評》,《紅樓夢學刊》,2006(1)
31、《〈紅樓夢〉中的比德:從“林黛玉與花”說起》,《紅樓夢學刊》,2006(3)
32、《“情”“欲”的意義:〈姑妄言〉中的夫妻情愛觀》,《明清小說研究》,2006(2)
33、《錯亂中的堅守與復歸:明清同性戀小說的性別意識》,《中國文化研究》,2006(4)
34、《從小說敘事到影像敘事的改編空間:關于新版〈紅樓夢〉電視劇的思考》,《紅樓夢學刊》,2007(3)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導師杜道明介紹
北京語言大學
添加北京語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京語言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北京語言大學報錄比、北京語言大學考研群、北京語言大學學姐微信、北京語言大學考研真題、北京語言大學專業(yè)目錄、北京語言大學排名、北京語言大學保研、北京語言大學公眾號、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語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